留言板

  • 重要信息请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我 (tds00@qq.com)。

回复 Nini Carroll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82 条回复

  1. 钛山老师上午好!我发现一个非常重要而且会影响创作和整理的问题。您画的图片文件名开头并不统一:
    – 电子之心:”electrichearts””ehearts”
    – 千变灵兽:”said””spirited””spiritanimals”
    – 自由开源:很多是”electrichearts”,您当时有什么考虑吗?
    – 其他作品:”others””fanart”等等
    希望您今后统一一下文件名开头。另外我想请教一下您是怎么命名文件的?

    1. 这个涉及作品名称的沿革,以后的新作品中会统一,目前先这样。

  2. 钛山老师您好,我看到 4 月底您花了几天时间把所有画廊文章(中文版)全部上传到 B 站了。今后就留着您的个人网站作为发布内容最新、最全、最优先的地方吧。(当然,其他平台上的评论除外。)我真的有幸看到您继续创作下去!您 20 余年来画技的提升与对此的反思令我落泪……看到那些文字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我倒是觉得您作为一名画师其实还有出路——您作为自由开源软件运动的参与者,以自己的方式为自由文化添砖加瓦,这样看来,您不是大有出路的吗?我敢打赌,没有您和 David Revoy 这样的人,恐怕这样的画师就更少了!这就是我喜欢您最主要的原因。

    1. 这个个人网站肯定是作为我创作的中心继续存在下去,因为别的平台都不具备可以自由撰写,自由链接页面的能力,做不了深入的创作。我将作品发到别的平台是为了在国内建立一个存在。

      我自认为作为画师没有出路主要是基于 AI 绘画目前已经足够好了,作为一种满足大众审美需要的工具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画得比绝大多数人类画师要讨喜且精致,而且成本低得就不是一个工业水平上的,所以作为画师我觉得我这种水平的是没有出路的了。以后就自己作为兴趣爱好继续画,不再对此奢求什么。

      自由软件这茬子事其实也是把它看作兴趣爱好就好了,绝大多数人不会去理解它背后的意义。我们这些从事这项工作的也不要过分抬高它的意义。有些东西做不大,就说明它的社会价值就这么多。权且当作自娱自乐,并且顺带给某些想要逃离商业软件的人一个选择就是了。

      总的来说,我还是正在努力将注意力放回创作和工作生活本身,而不是去期待这些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我觉得但凡是我注意力放在流程中,我就很快乐,而一旦去期待结果,总是很痛苦。

      1. 话说回来,我确实有些不了解你们那边的情况,因而我昨天起草留言时还想加几句,最终也没发出来。
        您提高水平也就算了,我还打算召集别人,成立一个组织(也许这个组织叫“Krita 中国”),共同讨论和开发您的 IP,到时候水平和效果不知要比您强多少倍呢。我现在正忙着建站,就有这个原因。
        我真的不懂为啥您画吉祥物,对方就漠不关心了(Krita 等没那么严重,但我还是觉得不热闹,IP 还没得到充分开发,还得靠您有限的力量救场,这远远不够)。
        我觉得就您现在用的许可证来讲,客观公允地说,您无论怎样,在这方面哪怕是自娱自乐,都还是自有那样的效果,如同我昨天所说的:“您作为自由开源软件运动的参与者,以自己的方式为自由文化添砖加瓦,这样看来,您不是大有出路的吗?”
        那您就这样呗,反正我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话让您失去创作的动力。

      2. 最近我发现,做事的时候,目标我们往往必须表达出来,可一旦实际做起来,我们并不会始终想着这些目标。这与您的思想不谋而合:假如始终想着这些目标,那么我们会永远担心自己达不到。做事凡做成的,都不是这样。

      3. 我觉得还是必须向你澄清一些事情,主要是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对于一个软件来说,最重要的是软件本身的功能要满足行业或者大众的需要。吉祥物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我创作吉祥物只是为了给社区一点欢乐,为他们提供一个圈子内部的用于凝聚身份认同的符号。本来自由软件社区的人力物力就不足,Krita 将我的画用作启动图和网站的头图已经非常、非常给面子了,我不会让人家在这些无关痛痒的地方浪费额外精力。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喧宾夺主。没有我设计的吉祥物,这些项目不会发生什么显著的变化。现在 Krita 和 KDE 两个这么重要的项目用我的吉祥物,加上其他依然还活着的项目的例子,我觉得我已经不能要求太多。

        至于那些没有被采用的吉祥物的情况各异,很多都是对方没有想清楚就贸然“下单”的结果。也很有可能是对方的生活发生了变故,原来的想法继续不下去了。我觉得我尽可能给予包容吧。

        其次,一个 IP 的潜力不取决于你花多少资源去推广它,而更多在于它本身有没有与绝大多数人共鸣的潜力,有没有与当前宏大叙事或者其他风口对接的运气。这些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看看那些市场反馈糟糕但投入了巨额预算搞宣传的大企业项目,都已经把宣发糊到每一个用户脸上了,尚且依然暴死。你觉得普通个人社团搞宣发能搞出什么明堂来?现在这些平台,你往里面插个网页链接都会把你账号给限流。

        最后我觉得你是不是还很年轻,没有遭受过社会的毒打。不知道是你自己打字不注意还是怎样,我觉得你讲话特别冲。“您提高水平也就算了”和“那您就这样呗”这都是什么话?

        总之,如果最后我创作的东西在国内没市场,那也是命。你们要是想支持我,点赞转发一下就够了。第三方在没有当事人参与的情况下成立一个组织去给人家搞宣发,就很奇怪。你说我是一个有百万粉丝的网红有粉丝自发组建后援队不奇怪,但我在国内几乎影响力为零,在国外几千上万赞的优质作品在国内发出来十几二十赞,全部作品发出来涨粉不到50,我觉得也就这样了。搞得好像很大阵仗似的,我觉得影响反而很不好。

      4. 我之前确实没有任何经验。忘了跟您说,其实我早就知道如果是自己重新建立一个 IP,那么风险将会低很多,在这一过程中确实会考虑那些问题。我自己本就想写一个大项目,那是一个自由开源软件,不过我到现在都不确定要不要一个吉祥物,所以我在此没向您提供更多信息,免得麻烦您。在建设过程中我一步一个脚印地来,还有团队合作,恐怕已经是最好的精神符号之一了吧。

      5. “第三方在没有当事人参与的情况下成立一个组织去给人家搞宣发,就很奇怪。”说得好像我除了自建 IP,就没办法了。您是说非官方粉丝群?这个不是到处都有吗?估计是您愿不愿意接受的问题了,这个恐怕除了告知您(但不是建立关联或提供背书)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不这样做,而成天接到您的轰炸,我看也不是事啊,如果那里治理得很好也许会减轻一点。我是想找几个粉丝商量一下。
        至于宣发效果不强,我没法说什么了。但愿您和我们的行动能成为最后的契机。
        如果自建 IP,那么盈亏跟您完全无关了。
        最后,我觉得是国内市场有问题。路线孰对孰错,就不是我可以肯定的了。

  3. Kempter

    我意识到了各路网游逼肝逼氪且踩头的本质,便卸载了所有的网游并一心自学。你说你很懒,但事实是现在你既会绘画还会编程,还有在头脑中推演故事的才能,这些都是我不具备/不熟练的能力。所以这几周中我把剩下的时间全都用来疯狂自学绘画,每天都要抽出至少六个小时的时间,即便是熬夜也要完成任务。
    但是在这个周末我遇到了挫折,本来计划一天完成的练习量花了我三天的时间,所以我在睡前思考,我会不会把自己逼得太狠了呢?
    可惜现在我没什么爱好了。电子游戏无法吸引我,打着高血压。论坛也不太行,刷了一小时也就那些东西。而无事可做带来的空虚远比持续的忙碌可怕。
    更何况我之后还必须自学C++,因为仅仅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还不足以让我写出很多东西,那里还有很多算法要我自己去学,只是之前我没有意识到。我又得要挤时间了。
    如果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那该多好啊,那样我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了。我的排课时间已经算很宽松了,周五周六周日都没课,可就算这样也还是不够用。时间流逝得越来越快了,这让我感到焦虑。

    1. 我也是出来工作之后逐渐失去了对除了画画和写作之外的几乎所有其他爱好。我觉得爱好变少本身是一种发现时间不够用的表现,意识到必须将有限的人生放在做好一两件事情上面。不过你可能误会了一点,就是我并不懂编程,我只会有限的HTML/CSS/Markdown等标记语言,勉强懂得对C++进行翻译标注。

      根据你的留言,我感觉你现在的状态肯定是不利于你学习的。因为你在焦虑。我觉得你需要优先搞明白两件事:

      1)你在焦虑什么?
      2)你学画画、学编程是为了什么?

      按照我自己的经验,“疯狂”学习的效果大概不会好。这里有两个原因:

      1)“疯狂”,意味着你在急于求成,精神高度承压时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升高,进入了一种应激模式,人体进入“生存模式”,字面意义上的视野会变窄,发散性思维被限制,以将能量集中在体能上以便随时“物理应战”。这是一个适合原始人的进化结果,但不利于现代人脑力工作。如果你想提高学习效率,就最好让自己放松下来。

      2)“任务”,意味着你不一定真的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你不感兴趣的东西,你是不可能学进去的。创作的东西如果被功利目的驱使,很快就会变成单纯的重复性劳作。或许越做越快,但很可能也会越做越差。所以那些数年如一日画类似作品的作者,你会发现大多数都会越画越没有灵性。

      下面分享一下我个人在这两点上的心态变化经验:

      紧张、功利驱使:我曾经有过很强烈的愿望想要走创作的道路,想要入行当画师。那时候我非常在乎自己作品的点赞数,非常在意风格与自己相似的“潜在竞争对手”的表现,非常在意自己的“原创性”。我也“疯狂”地买书,练习,在2007-2016年初这段时间里,是我最勤勉学习的时期,也是我的作品逐步丢失灵性,陷入了“懂的越多,画的越歪”的奇怪境地。我似乎心思不在创作本身上,而是在“期待创作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我觉得我当时的“心之眼”是紧闭的,我拼命画东西,但是我的线条的走势,画面的实际状态,并没有真正在大脑里进行创意处理。

      放弃和放松:我经历了一系列的挫败,逐渐在“期待创作可以给我带来什么”这件事上近乎完全放下。作品点赞数的不温不火、LibreOffice吉祥物设计比赛的被拒绝、自由星球2的不温不火等。但是没有什么比2022年底AIGC绘画的成熟带来的冲击更猛烈。我当时的判断是:我作为一名画师已经没有出路了。然后压着我的那块石头似乎就消失了,绘画回到了最初那种没有野心的,完全是兴趣驱动的状态。在那之后,我发现自己画出来的东西的好看程度几乎是原地起飞(至少,更能讨我自己喜欢)。

      虚心模仿:上述的放松状态最好的一点就是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能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并且能虚心接受自己的有限,不被自尊束缚,能够积极学习、模仿一切自己觉得好看的东西。这种状态实际上就是我最初开始画画时的状态。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我的结论是,对于绘画来说,最重要的能力的顺序是:准确的观察能力 > 高精度模仿(观察能力的最佳训练方式) > 正确的知识(人体结构、透视理论、色彩理论,这些是两眼一闭时用于参考的工具,不是规则) > 练习量。

      不要执着于练习量:很多网上绘画教程强调“练习量(mileage)”,但是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没有什么比高强度的反复绘制错误的、不美的东西更能损害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的了。机械的重复并没有大脑的真正参与,这不是创作,这是在把自己变成机器,这只会让你愈发讨厌创作,并对自己失去信心。一条不好看的线条,一个不准确的形状,你反复重复画一百次,以后想画出好看的线条都会被逼着画成不好看的样子。

      以上就是我觉得这么多年我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创作心态上的经验。如果你还是学生,我觉得你未必能够一上来就能接受这些。因为我也年轻过,这些话在我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听不进去的。知道别人的经验只算“知识”,实践过的体验,踩过的坑,刻骨铭心的失败,才会让你从内心深处开始发生改变。

      1. 好👏👏👏

      2. Kempter

        我在看到你的建议后,立即进行了实践。因为我是偏向纠结型的人,要一遍又一遍地向别人提问题,不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就不会进行任何行动,而这样做事的效率将会变得极其低下,还会让愿意帮助我的人感到厌烦。我想要除掉这个缺点,就目前来看,很有效。
        在这几天中我的心态已经改善了很多,因为绘画本来就只是一种兴趣,而非能够决定生死的必要特质。我大幅缩减了每日的练习量,而且就这点练习量,效果还和之前要死要活非得练十个小时的效果差不多。除了学业必要的C++之外,我还能用剩下的几个小时玩玩blender,或者是玩玩单机感受一下第九艺术。
        以前我看到了焦虑带给我的强大驱动力就觉得它有多么好,但你让我明白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焦虑不是一个好老师,兴趣才是。你的建议我会记一辈子。

      3. 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最有效的练习在我经验中应该是临摹(不是描红),而且要临得尽可能像才能算一次有效的临摹。你在高精度临摹的过程中可以极好地锻炼观察能力。写生和临摹大体上效果是一样的。

        但是说来惭愧,我实际上抵触了临摹十多年,直到最近几年才知道临摹的好处。然而因为临摹的确非常无趣也不能发挥创意,我自己也并不喜欢临摹练习。不管如何,每次模仿喜欢的图后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提升,所以如果你想要快速画得好看起来,临摹是最快的练习方式。

        而对于很多人常说的“控笔练习”,我个人经验觉得意义不大。你可以将一些大师的线稿减淡后打印到A3纸上(越大越好),然后拿钢笔去直接描。原本一笔的线条,你就一笔描,不要多笔连成一条线。不要旋转纸张,逼着自己画各种方向的线条。这样描个五六张(指没有什么失误、出界的才算一张,画错了也继续描剩下的,也是练习),所谓的控笔也就大体上有了。我是在几年前尝试着改回用左手画画时,用这种方式将原本完全无法控制的左手很快训练成能够稳定绘制长线条,因此我自己确信它的有用性和快速。

        无论是练习临摹还是描红,建议找你喜欢的画师的作品来作为素材。因为如果你不喜欢自己在模仿的东西,就很可能没练习进去脑子里。

    2. Kempter

      今天我回味完某部电影后,只是在傲雷婷页面之中看到了一些相似点,便在页面之下随便ky,但实际上这个行为违反了我的一些行为准则,即我是很讨厌ky行为的。没办法,我看完了电影之后情绪有些激动,在不理智之中又变回了高一的那个小鬼,这对我来说这是很值得留意的一个问题。
      至于灾难化思维:当我意识到不妥时那条评论已经被你删除了,于是我便在这个结果中无限滑坡:“哇我是不是要被你永久禁言了!”但在事实上你不会在意这些,把不好的言论删掉就是了;我也不是那个打个喷嚏就被吓死的小公务员,否则我不如直接完蛋算了。这是我的一个缺点,会让我变得不够乐观,需要除掉。
      偶像崇拜:我就是非常崇拜你。因为你进行了二十余年的绘画后水平变得如此之高,让我觉得我花时间我也行,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将你当作了我的榜样,而非稍微感到一点羞耻就压制这份情感。但这个情感变成了上述两个情况的间接因素,让我在这里处于一种稍微没有边界感又有点边界感的微妙状态。是否压制这份情感到某一程度需要日后的评估。
      为什么在这里写出我的思考过程?因为我崇拜着你,我的这段文字你绝对能看到,这会让我体会到一种正式感,能催促我更深地思考,让我更透彻地看清自己。不少东西我不是意识不到,而是我不想意识到,想要逃避。今天的这个契机正好就可以帮助我压制灾难化思维。
      我不会再ky了。第一我的良心过不去,第二要是再这样那我的自制力疑似有点弱了。
      所以,对不起。不仅是对你,也是对现在这个追求着完整的我。

      1. Kempter

        我的崇拜之情表现出的另一个现象:我想要接近你,想要和你做朋友。这个想法和从小学到初中时我对于那些有名的游戏主播的想法如出一辙。我意识到了我在逃避这个现象,所以我必须把这个拎出来让我更好地了解我自己。我究竟是觉得自己太孤独了呢还是优越焦虑了呢?我自认为我是享受着孤独的,且认为这就是一个完美的安全屋。哇!我哭了!我必须改变我的社交模式,我是因为孤独而强行把孤独当作一个好东西,而非孤独本身有多么好。但问题是打破这个舒适圈非常的困难,我必须强迫自己去交朋友,若我不激发我的主观能动性,我只会将这次思考弄出的开口填回去,因为我认为维持一份感情是非常累的,我害怕我的努力只会换来他人的背叛,这也是灾难化思维的一种体现。主动交友是需要耗费很多精力的,那么现在我可以向着加固高中被动获得的友情去行动,把这该死的灾难化思维丢掉。我耗费了精力,他们不可能背叛我,我这么推断反而是在背叛他们。

      2. 你这几条评论让我觉得你的心理有很大问题。如果让我盲猜,你在内心深处一定对自己非常不满意。这种不满外化为对自己表现的过度关注、自我意识过剩、且在属于他人的场域过度宣示自己的存在感。

        你在别人的个人网站的作品下面公开发表不妥留言,亦或是像上面那样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长篇大论的表述,和在他人的画展里开自己的演唱会差不多。你本应将这种事情通过电子邮件私下讨论,而不是急于“公开现眼”。

        我是经历过和你类似的心理问题阶段的,我也曾经发表过令我后悔的愚蠢言论。我能理解你的困境,但我并不打算成为你的心理导师。每个人的心路历程不会是一样的。

        然而我还是得提醒你,你的留言里充斥着抽象化、刻意行话的“关键词”,什么“行为准则”、“KY”、“灾难化思维”、“安全屋”、“社交模式”。我通读过大量的心理学基础教材,你说的东西实在是让我觉得似曾相识。这些东西不会帮助你,更有可能让你走进死胡同。

        我自己的经验是,一切的心理问题都源自对自己低效能的不满意。唯一的解药,就是在某个你自己认可的领域真正练就一种能满足你需要的技术,让你在工作、创作时得心应手;或者真心感觉到自己的参与能够为他人带来助益(注意不是客观上发现自己对他人的助益,而是主观上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贡献的认可,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

        而如果你崇拜他人,试图复刻别人成功来得到认可,尤其是自己的认可,那么大概率此路不通。我就是过来人。

        与其去求心理学这种过于偏向于“术”的东西,我建议你扩展下思路,看看哲学、美学等偏向于“道”的东西。

        这里的对话虽然长篇大论有点不妥,但可能对其他人有帮助,我就不删除了。但是下不为例。

      3. Kempter

        非常感谢。

      4. Kempter

        我已经回家养病了。你帮我帮到这个地步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我非常感谢你,你是一个热心肠的十足的好人。

  4. Nini Carroll

    自从 Krita 官网将后台从 WordPress 转为 Hugo 后,您之前在中文版增加的那些英文版没有的网页全没了!

    1. Hugo 的翻译是和一般软件翻译一样处理的,必须全部语种统一内容,不能像 WordPress 那样能允许只存在于译本而原本没有的页面和段落。而且那些中文版特有的内容现在已经价值不大了,有些内容还是第三方的,感觉放官网也不妥,没了就没了吧。

    2. Nini Carroll

      我的想法是:既然这样,那么特定于 Krita 中文社区的内容如果要发布,就在 Krita 官网之外发布,以便征询社区的意见。这合适吧?

  5. 地铁碎沫 | 我在故我创

    我来询问一下关于您角色的二创。我可以去画您所创造的角色吗?如果可以有什么限制?

    1. 网站的页脚有说明我使用的许可证。原则上遵循这个就可以。不过我其实也都没所谓的。只是现在我的作品八字都还没一撇,二创什么的还是有点太早了吧。我觉得等到作品成型了再画不迟。

    2. 地铁碎沫 | 我在故我创

      我喜欢您的机械风格(其实我想设计一个机械双体兽,但我没怎么画过机械,想借此练习)

    3. 非常期待,出了踢我( •̀ ω •́ )✧

    4. Kempter

      钛山有说有不少人会照着Q版Kiki临摹,只是p站上没多少人发布

较旧评论
1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