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兽是能够感知和运用灵力的特殊动物,具备与人类相媲美的智力,能够在动物形态、兽人形态和人类形态之间自由变化。他们的数量非常稀少,通常会伪装成人类生活。
如何成为灵兽
动物偶然成为灵兽:迄今为止的经验表明,动物成为灵兽完全是偶然现象。只有极少数动物能转变为灵兽,这一过程无法通过主观意愿或民间传说中所谓的“修炼”实现。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发现自己能够感应和操作灵力,每个灵兽的情况各异,难以总结出普遍规律。
人类偶然继承灵力:人类无法凭自身力量成为灵兽,但在接触特定的灵兽遗物时,某些人能够继承其中的残存的灵力而转变为灵兽,例如因为触摸凤台龙珠而成为灵龙的雷婷。这种现象极为罕见,比动物成为灵兽更加稀有,绝大多数人类接触灵兽遗物时不会发生任何事情。
业力假说:对于某些个体为何能成为灵兽,一些灵兽学者提出了“业力假说”,认为业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基本形态
灵兽可以通过变形术化身为任意形态,最常用的三种形态是:动物形态、兽人形态和人类形态。
动物形态:动物形态是灵兽的原型状态,外形与基础物种相似,但通常具有特殊的颜色和花纹。灵兽在此形态下是稳态的,不消耗灵力,所以他们在休息时常常切换到此形态以快速恢复灵力。
兽人形态:兽人形态是灵兽的典型形态,融合了动物和人类的特征,通过变形术维持。灵兽在此形态下的体型与人类相仿,具备灵活的四肢和手指,有利于施展复杂的灵术,也便于在人类社会中生活 (可穿戴人类服装、使用工具、适合家具和建筑的尺寸)。由于兽人形态保留了部分原型动物的特征,变形所需的灵力较少,可以长期维持。在人类看不到的地方,灵兽通常会使用兽人形态。
人类形态:人类形态是灵兽们在人类社会中活动时的伪装形态,通过变形术维持。由于人类形态与原型动物的差异很大,变形所需的灵力较多,一般不能全天维持。灵兽在灵力不足或情绪不稳时,人类形态的变形效果就会“潦草”起来,迫使他们躲到人类看不见的地方暂避风头。此外,处于人类形态的灵兽对灵力的感知和运用效率也会大幅下降,需要佩戴灵力手环作为辅助。这也是为什么在人类社会中,处在人类形态下的灵兽可能会无法识别出彼此的灵兽身份。
特性
灵力:灵兽们能够感知、生成并操控灵力。他们的体液因为含有高浓度的灵力而闪烁着七色的光芒 (灵力衰变为光子)。
灵术:通过使用灵力,灵兽可以施展各种灵术,但与神话传说中的夸张演绎不同,绝大多数灵术并不“神通广大”,仅是在生活中起辅助性作用的“雕虫小技”。
智力:灵兽们的智力与人类相近,但维持这种智力需要消耗一些灵力。在身体或精神状态不佳时,灵兽容易被他们的动物性重新支配。
动物本能:灵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型物种的特征和习性,但其动物本能受灵力和智力的影响而大幅削弱,难以在野外生存,因此大多数灵兽选择融入人类社会生活。
寿命:灵兽们的寿命与人类相仿,这可能是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人类形态、或者类似人类的兽人形态的所造成的结果。
后代:灵兽的后代不会继承前代的力量,他们的后代要么是普通人类,要么是普通动物。
名字
灵兽通常会引经据典或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为自己选取姓名。由于姓氏不反映灵兽的实际血统,因此重要性较低。中国灵兽习惯使用“灵+物种单字+双字姓名”的格式来作为礼貌、正式的称呼。三字及以上姓名的姓常被忽略。外国灵兽的人名会被本地化为两字以内。
灵兽与人类的关系
洪荒时代:灵兽与人类有着悠久的共存历史。从远古时代开始,灵兽便经常在人类部落中扮演“通灵者”、“技术能手”的角色。人类为灵兽提供庇护,而灵兽则运用灵力服务于部落,两者形成了共生关系。人类原始部落的野兽图腾、民间传说中的妖魔鬼怪等都反映了这种关系。
神话传说:妲己、白素贞、孙悟空等民间神话中的妖怪实际上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灵兽人物。
现代灵兽:在历史上,许多被人类发现身份的灵兽都遭遇了不幸。大部分现代灵兽吸取他们的教训,在“共存、合作、守法、隐蔽”的所谓“四项原则”下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灵兽身份生活。
虽然现代人类的科学技术和组织力量远超古代,但灵兽依然凭借灵力和才智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承
灵兽的故事常见于人类的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除了人类的记录,灵兽自身也有一些文字记载。在中国,关于灵兽的重要古籍主要有两部:一是《灵兽列传》,该书详细记录了历史上重要灵兽人物的生平及相关历史事件;二是《灵兽要术》,专门记载了重要的灵术。这些文献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修订、散佚与重录,现代灵兽认为部分内容未必反映真实历史。
发表回复